{{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正向的手足教養,教養專家教你引導孩子不吵架 不嫉妒,學會友愛、分享與合作的育兒祕笈

正向的手足教養,教養專家教你引導孩子不吵架 不嫉妒,學會友愛、分享與合作的育兒祕笈

全店,全單購買 滿 $2200,即享免運優惠

NT$330
NT$23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加入追蹤清單

商品描述

作者:麗罡(呂麗莎)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8/07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3 x 1.4 cm
ISBN:9789863596967





少子化世代,能擁有手足是禮物也更加珍貴,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處,分享與友愛? 
真正實踐手足情深? 而不是教了不聽,罵也罵不動, 每天上演吃醋、吵架、搶媽媽的戲碼?這本書,就是給父母的手足育兒秘笈

二寶出生後,老大變得易怒、情緒起伏大、甚至行動退化到像小嬰兒,和二寶爭寵、故意欺負弟妹、搶玩具爭吵樣樣來……  抱了小的,大的哭鬧;陪大的玩,小的硬是要黏緊緊,想生兩個孩子作伴,卻被抱怨不公平偏心,教育孩子真的好累……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絕大多數父母不會因為有了二寶而忽視大寶,但絕大多數大寶卻會產生「有了弟弟妹妹,爸媽就不愛我了」的想法,並出現煩躁、焦慮和嫉妒等心理問題,怎麼辦?

🐯用對教養秘笈,再多問題也不擔心

【秘笈1】二寶到來前——循序漸進,幫大寶建立好家庭角色認知
【秘笈2】大寶排斥其他孩子,忌妒心太強——讀懂孩子的脆弱
【秘笈3】希望孩子學會和手足分享——父母以身作則、角色練習
【秘笈4】孩子之間爭執不斷——引導四步驟
【秘笈5】科學處理孩子眼中的不公平——適當「偏心」,才能製造平衡
【秘笈6】遇到天南地北個性的不同孩子——找出差異性,「對症下藥」

🐯看懂孩子行動後的內心糾結,問題迎刃解決

【糾結一】二寶還沒出生,大寶已經擔心失寵
Q.:大寶知道有了二寶後,特別愛黏媽媽,連去上幼稚園都不肯……
A:提前把懷孕的事實告訴大寶,以為能讓大寶更快適應情況,殊不知卻引起大寶的焦慮和不安。其實,在告訴大寶關於二寶的事情時,必須掌握關鍵:提前幫大寶建立一個循序漸進的家庭角色認知。

【糾結二】他人無心的玩笑話,卻加深了孩子的憂慮
Q.:鄰居跟孩子開玩笑,說媽媽有了小寶寶就沒時間照顧大寶,大寶聽完後悶悶不樂好久……
A:在二寶即將到來前,大寶本就焦慮、恐懼和不安,這類玩笑通常會將無法預期的創傷或忌妒留在孩子心中,因此一定要嚴正的和孩子澄清:「沒有人能改變媽媽爸爸對你的愛」、「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這是一種對關係由衷的連結,建立孩子內在的安全堡壘。

【糾結三】二寶出生後,老大變得沉默寡言,情緒起伏大
Q:二寶出生後,大寶變得有些反常,只要媽媽一離開視線,她就開始大喊大叫。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會亂發脾氣,哭鬧不止……
A:儘管相對來說小寶寶需要更多呵護,但父母也儘量別讓大寶覺得自己受到冷落,因為他也還是個寶寶,需要大人的關愛。除了多陪伴之外,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認同他:「你說的我都聽到了。」「原來你是這麼想的。」……讓孩子感受到關注,內心的脆弱就會被溫柔與力量承接。

【糾結四】孩子的忌妒心太強,凡事都要跟兄弟姊妹爭
Q:大人一旦對弟弟表現出疼愛,大寶就會搶弟弟玩具,不理弟弟
A:二寶到來時,大寶可能會失去許多權利,例如父母陪伴自己的時間減少,弟妹得到的關注比自己多等等。「因為你剝奪了我的東西,我才會嫉妒你。」當大寶將二寶視為「掠奪者」時就會仇視對方。所以,父母們要盡可能減少對另一個孩子的犧牲,如果特殊情況需要做出犧牲時,也不要用要求的語氣,可以先徵求孩子的同意,事後要向孩子表示謝謝,給他多些關愛進行補償。

🐯本書特色

1. 針對家中有一個以上兒童,以實際案例和教養秘訣呈現的「手足教養秘笈」專書。

2. 內容分兩大部分【心理建設篇:二寶出生前,做好大寶的心理準備】、【教養實踐篇:多寶教養從觀念統一開始!】從第二個孩子來到前的QA、心理建設到二寶誕生後的心態調整及實踐案例,內容囊括最全面。

3. 近40個教養問題均以常見情境為例,貫穿教養觀念實踐心法,簡單易懂好應用。


🐯目錄
【心理建設篇:二寶出生前,做好大寶的心理準備】

第一章    二寶出生前,做好大寶的心理建設
1.二寶與大寶相差幾歲合適?——年齡差影響親密度
狀況1  大寶哭完二寶鬧,生兩個孩子媽媽累慘了

2.別因為擔心大寶反對,所以故意隱瞞他
狀況2  擔心孩子吃醋,所以遲遲沒告訴孩子自己懷孕了

3.解除大寶擔心爸媽被搶走的憂慮
狀況3  小淘氣尼古拉的擔心

4.別把生不生的壓力轉嫁給孩子
狀況4  要不要生二寶?讓大寶決定好了?!

5.從孕期開始培養大寶對二寶的愛
狀況5  寧願要小狗,也不要弟弟妹妹

6.別讓他人的玩笑話,加深孩子的憂慮
狀況6  鄰居阿姨說,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我了

7.循序漸進,幫大寶建立好家庭角色認知
狀況7  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能陪我睡覺了

第二章 二寶出生後,雙寶相處學問大
1.二寶出生後,更要關心大寶的情緒反應
狀況1  老大變得沉默寡言,情緒起伏大

2.大寶忽然想做回小嬰兒是怎麼回事?
狀況2  大寶突如其來的「退化」行為

3.孩子的叛逆,是在向你討愛
狀況3  需要照顧的二寶,和突然叛逆的大寶

4. 激發「老大」的責任感
狀況4  爸爸不在,小哥哥扛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

5. 你怎麼對大寶,大寶就怎麼對二寶
狀況5 二寶錯事時,大寶竟學起爸媽的樣子訓人

6.孩子爭寵,只是想贏得更多關注
狀況6 一天到晚都有吵不完的架

7.別拿兩個孩子做比較
狀況7  「為什麼媽媽都只誇獎妹妹?」

8.孩子嫉妒心太強?是你不懂他的脆弱
狀況8 溫柔姐姐突然變身刁蠻公主

9.二寶爭寵,如何才能讓兩個孩子都滿意
狀況9 「媽媽是我的,你不要跟我搶」

第三章 遇到手足爭執時,該如何有效化解?
1.耐心安撫大寶,能有效減少矛盾衝突
狀況1  要求大寶當榜樣,大寶居然變了樣

2.「媽媽,他搶我的玩具」——讓兩個孩子學會共用
狀況2  任何一點小事都能搶

3.做好必要的調節——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衝突
狀況3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媽媽決定先傾聽孩子,再解決問題

4.兩個孩子相互爭執告狀,該如何處理?
狀況4  二寶在一起,大吵小吵不斷來

5.家長的負面情緒,會打破孩子的心理平衡
狀況5 婚後有了孩子,卻沒了自己的時間

【教養實踐篇:多寶教養從觀念統一開始!】

第四章  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適當的偏心」
1.兩個寶貝怎麼教,夫妻觀念要統一
狀況1  夫妻兩人為了教育問題爭吵不斷

2.大寶教得不理想,二寶教育勿偏激
狀況2  把最好的資源都給了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不高興?

3.公平對待兩個孩子
狀況3  孩子眼裡的不公平

4.善用心理學,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狀況4  碗裡的秘密紅燒肉

5.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狀況5  需求沒被滿足就哭鬧的孩子

6.適當「偏心」,才能製造平衡
狀況6  不同個性的孩子,採用不同的「偏心」方式

第五章 發掘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1.細心、客觀,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瞭若指掌
狀況1  七隻小貓七種個性

2.先天個性不同,教育方式也要不同
狀況2  兩個性格天南地北的孩子,該怎麼教?

3.外向型孩子的優缺點及教養方法
狀況3  精力用不完的外向型小孩

4.內向型孩子的優缺點及教養方法
狀況4  不善於社交的內向型小孩

5.衝動型孩子的優缺點及教養方法
狀況5  較缺乏自制能力的衝動型小孩

6.冷靜型孩子的優缺點及教養方法
狀況6  喜歡事先思考計畫的冷靜型小孩

7.男孩女孩真的大不同?
狀況7  男生數學就是比女生好?

第六章 用安心、放心陪伴孩子成長
1.無休止的嘮叨,只會讓兩個孩子都煩
狀況1  過多的擔心讓孩子感到不耐煩

2.成熟的父母,從不和孩子「較勁」    
狀況2 「我是哥哥,所以弟弟要聽我的!」

3.濫用獎勵可能會造成反作用
狀況3  考好成績只是為了贏得獎勵

4.「別和小孩子計較」──你也是過度放任的家長嗎?
狀況4  孩子調皮惡作劇,家長卻用「孩子小,不懂事」回應

5.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狀況5  媽媽一手包辦家事大小事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

相關產品